提高写作能力-金字塔结构

引文

如何快速的加强写作能力

 个人的写作能力是很难去提高的,就像练字一样需要大量的练习训练和模仿学习。但文章的结构却是比较容易改进的,即句子间的组织顺序,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作为阐述者表达思想时的顺序和读者的理解顺序是有矛盾的。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作为读者时习惯怎样的顺序呢?

读者习惯的顺序为一个典型的金字塔结构,也就是自顶向下的学习方法。首先会了解最主要的,最抽象的思想;然后再了解次要的,为主要思想提供支持的思想。思想间可以有纵向关系,即上层思想是下层思想的总结,也可以有横向关系,多个思想可以共同构成一个逻辑推理过程,可以并列的组合在一起。比较流行的思维导图也比较类似,我会在后面的内容中整理一下二者的关系。

 应用在写作中就是我们先用总结性的语言表达主要思想,会让读者对这些内容产生某些疑问,然后下一层的思想就是对这些疑问的回答,通过不断的疑问+回答的过程,也就让读者了解到了文章中的全部思想。

人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只有通过某种方式将思想表达出来(如写作或阐述),才可以准确的把握自己的思想。我在早前的学习生涯中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在学习编程时就刻意的克服自己的惰性,强迫自己在学习后抽时间整理一些博客,但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只是意识到这样做可以让我对知识掌握的更牢固,并没有了解其中的意义和原理。所以通过此系列笔记希望自己能够在学习写作的同时也整理好一套自己将来要一直沿用的学习方法。

为什么要用金字塔结构

 因为符合人类的思维习惯,更方便读者理解。

习惯:归类分组

 大脑会习惯于将可以共性的事物组织起来,方便记忆。

1
2
3
4
5
6
7
8
9
如书中所举例子:

湖泊 | 糖
靴子 | 盘子
女孩 | 袋鼠
铅笔 | 汽油
宫殿 | 自行车
铁路 | 大象
书本 | 牙膏

 如果我们设想一个场景将左右词语关联起来,如糖在湖泊中溶解,靴子立在盘中等,然后遮盖右边的情况下可以试试能不能直接根据左侧记起其对应的词语。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根据这种关联可以轻松记忆这种级别的项目数。

 在我们要理解和记忆新的知识时,会发生同样的组织思想的现象,比如我自己以前的场景举例子:

1
2
我第一次看到我的wifi密码 xjjrstzk,我很难去记住它,当需要重新输入密码的场景,就必须要拍照然后对着输入才行。
几次之后我就尝试着将其抽象为 小鸡鸡日死他zk(不太文雅),以后就随时都可以回想起来,但随着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没有再用过之后,我发现后面两位记不住了,慢慢的记成了xjjrstk。

 根据这些例子,可以发现大脑在理解和记忆时的两个需求:

  1. 我们很难一次记忆超过7个思想、概念或项目
  2. 我们习惯找出逻辑关系

数字7

 大脑一次能记忆的数量是有限的,如超过4或5个时,就会开始分类来方便记忆。有人认为大脑的短期记忆无法一次容纳7个以上的记忆项目。

记忆的过程

  1. 归类分组,组成金字塔
  2. 找出逻辑关系,抽象概括
1
2
3
4
5
6
7
8
9
10
举例:有食品为葡萄,牛奶,土豆,鸡蛋,胡萝卜,橘子,咸鸭蛋,苹果,酸奶。
一次性的直接记下这些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们会建立如下结构:

蛋奶制品(牛奶,鸡蛋,咸鸭蛋,酸奶)
水果(葡萄,橘子,苹果)
蔬菜(土豆,胡萝卜)

但仅仅分组是不够的,只归类分组实际上还是要记忆9个概念,我们需要的是只记忆高级抽象的三个概念,提高我们的抽象层次,而不用再分别记忆底层的每个概念,当我们回忆较高层次时总会能提示到下面层次的内容,而且他们之间是比较强的关系,更容易去记忆。

如以上我们只需加强记忆蛋类制品,水果,蔬菜,而下一级仅仅做模糊记忆即可。可以在生活中通过一些例子来不断地训练这种强化记忆的方法,并牢牢掌握。

自上而下表达,结论先行

 读者的大脑只能逐句来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所以他们会假定一起出现的思想在逻辑上一定存在某种关系,如果我们的表达没有体现我们的思维逻辑,那么读者会从中自行寻找共同点,再进行归类组合以便于理解各个组合的意义。但因为读者的知识背景和理解力千差万别,就算有读者可以根据内容做出和作者100%符合的解读,也会因为文章缺乏逻辑性而造成了很大的阅读难度,往往大部分读者只能自己去理解,所以其可能只能获取到文章中的部分思想。

我们假设一个场景在和朋友聊天

朋友讲:“上星期我去了趟天津,你应该知道,天津是一个节奏比较慢的城市。我们去了一家餐馆吃饭,然后你知道什么情况吗?我们在10分钟里面见到了至少15个光头。”

首先我们设定自己是想要回应对方的,如果我们并没有很在意这段对话,往往不会多做分析,甚至未必听的清楚,只会礼貌性的笑笑。那么我们在听这段话时,会预期性的推测对方传递这段信息的原因,并不断的调整自己的思路,如这段话,我们可能会觉得他想讲对天津的看法,或者他对光头比较好奇,或者他想谈一下这次旅行的感受。

因为我们没办法判断其想法,所以此时我们往往会等待其下文。

“如果你沿着北京这边的大道走,你基本上看不到有头发的人,也看不到有人戴帽子。”

现在理解呢,他好像不是在谈城市,似乎他对光头有看法,可能他觉得光头是比较滑稽或者丢人的事情,但我还是不清楚他的观点,所以我只能象征性做出简单的回应。

“我家乡从我小时候开始就全是光头了,哈哈”

噢,原来他想说他家乡是光头文化的发源地,那我就附和他好了。

“原来大家剃光头都是从你们那里学的。”

但其实朋友想说的是“现在光头好普遍,在天津….,在北京…,在我家乡…”,当我明确的告诉你每段之间的关系时,你就很容易的按照我的方式来理解我的想法,当我没有告知时,不同的读者可能就有各自的理解了(看每句话后的理解也算是按照作者想阐述的方式来理解,可能你本人不会这样想,但看了这些后就会按照这种形式来理解了)。

大部分读者会因为要花费过多的脑力在理解你想阐述的想法而感到厌烦,本身应该浪费脑力的是知识,但因为文字顺序等问题,理解你文字的意思反而成了更消耗脑力的事情。

自下而上思考,总结概括

创作时,作者的思路是自下而上的总结,但文章的结构要转变为自下而上的顺序。

当我们将有共性的一些句子组合在一起,组成一个段落,并为之生成一个概括性的句子时,就相当于做了一层更高级的抽象。段落此时就可以看作是一个单独的思想,同样可以对段落进行组合,形成一个章节。这种形成金字塔结构的过程要求我们对单元进行总结,其实就是在作者的认知中这些单元具有逻辑关系,并通过这种形式表达给读者。

最终,金字塔必然有塔顶,最后的顶点思想即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是我们想要表达的思想。

可以大概整理出金字塔结构的文章规范:

  1. 纵向:文章中任意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
  2. 横向:每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个逻辑范畴。
  3. 横向:每组中的各个思想必须按照逻辑顺序组织。

4种逻辑顺序

  • 演绎顺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 时间/步骤顺序:第一,第二,第三
  • 结构/空间顺序:波士顿,纽约,华盛顿
  • 程度/重要性顺序:最重要,次重要,等等

逻辑顺序表示作者的思路,也是大脑仅有的四种组织思想的顺序,在写作之前请检验一下自己的思路是否可以融入金字塔结构,如果不符合的话可能是你的思路有问题,或者你的思路还不能充分完善,或是你的思路和读者的理解顺序有冲突。

金字塔内部结构

梳理思想,组织结构

大部分写作场景往往是自己仅仅有模糊的想法,在你用文字描述出来之前,你还不能准确的把握住自己的想法,甚至你以为自己已经想清楚的想法,在写作的过程中也是再思考的过程阐述出来后都不会很准确。

1
如我当前的博客通常是两种情况,一是还未掌握某个技术或知识点,通过类似笔记的方式来将其描述出来,此时的文章内容是很混乱的,所以之前我必须再自己再阅读几遍进行修改,否则可能时间久了自己都未必能理解当时的想法了233333;二就是已经较为熟悉的知识,通过总结为文章进行加强记忆和二次学习,这种情况我可以在写之前大致先想好大纲和目录,但写着写着就发现一些关联知识点有点陌生了,就要改变最初的设计。

所以将思想组织为金字塔结构并不是在最开始就可以完成的工作,我们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对思想进行逻辑梳理。

纵向关系

文章因为本身限制了单向一维的阅读过程,所以会掩盖了本身思想的金字塔结构。

纵向关系,可以通过问答的形式,使读者更容易且更深入的了解你的思想。

为什么纵向关系会有这些特点?

因为问答紧扣读者的求知欲,使读者有更多的兴趣去了解你的思路,并强迫读者按照你的思路产生符合逻辑的反应。人类阅读都是伴随着目的性的,当我们的文章是为了阐述思想时,面向的必然是那些想要了解相关知识的读者,人类普遍不会感兴趣于已知的内容,而对未知的内容会有很大的兴趣。

我们在阐述新的信息时,必然会使读者产生对逻辑性的疑问,所以我们会在下一层级上横向的解答读者可能的疑问,当然这些解答也可能对于读者来讲是新的知识,这又产生了新的疑问,这样的迭代问答过程直到读者不在有疑问。

为了更好的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我们需要保证:在准备回答之前不会使读者产生疑问,在产生疑问之前不会提前告知问题的答案。 否则可以设想如果这样做的场景,如一篇文章《失恋少女卧床不起竟越来越美,现实版睡美人原来因为晚上偷吃》,在读者还没产生疑问之前,答案就已经出炉了,之后的文章内容就只能是再做重复描述了。

问答式对话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第一条分支:

猪应该被当作宠物来养。因为首先猪很漂亮;其次,猪可以培育出很多的品种。

“为什么猪很漂亮?”

猪很漂亮,因为猪很肥,而且猪有典型的英国特征。

“肥胖有什么漂亮的?”

肥胖可以让其他人显得苗条,也可以让肥胖的人更谦虚。

当然读者未必同意作者的论述,但读者可以清晰的明白其思路过程,也不再有疑问了,至此第一分支结束。第二分支同样,这样的表达方式比较清晰,因为其思想的组织一直围绕着主题引发的读者疑问。

横向关系

下一层次的表述需要能够解答上一层次的疑问,要保证表述之间的逻辑性,所以表述必须要有归纳或演绎关系,两者是横向仅有的逻辑关系。

演绎:演绎法即三段论,现象的表述,对前者的主语或谓语的表述,以上二者同时存在时所具有的含义,即得到的推论。

1
2
3
所有人都会死
苏格拉底是人
所以苏格拉底会死

归纳:用一个名词表示小组中的所有思想,保证所有论述都有共同点。

1
2
3
张三在背英语单词
李四也在背英语单词
英语老师下一节可能要提问单词了

序文结构

引导读者处于作者的观察角度:背景,冲突,疑问,回答。以这种叙述故事的形式来构造序言,可以使读者能够更容易理解这部分内容。通过介绍冲突的背景,引起读者的疑问,并提出最顶端的总结思想作为回答,必然使读者产生新的疑问,并带着疑问开始阅读文章正文内容。

通过纵向的疑问/回答式对话,横向的演绎和归纳推理,讲故事式的序言这三类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构建金字塔的思想。

如何构建金字塔

梳理思想,组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