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一)导论

导论

一.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人类是情境中的生物,情境塑造了我们,决定我们未来的诸多可能性,我们便不可独立于它而存在。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我们周围情境力量的科学,尤其是我们如何看待他人、如何影响他人、又如何互相关联。、

我们的社会行为不仅取决于客观情境,还取决于我们如何对其进行主观建构

研究的问题

社会心理学研究三类问题:

  • 社会思维:
    • 我们如何知觉自我和他人
    • 我们的信念是什么
    • 我们所做的判断
    • 我们的态度
  • 社会影响:
    • 文化与生物从众的压力
    • 说服
    • 团体
  • 社会关系:
    • 偏见
    • 攻击
    • 吸引力和亲密关系
    • 助人

我们的社交生活在多大程度上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之中?如果被要求听命行事,你会用残忍的方式行动吗?选择助人还是助己?

社会心理学的观点

  • 社会思维:
    1. 我们构建起社会现实。人类的通性是想要解释行为,使其归因变得次序井然,具有可预见性,能够被掌握。我们会习惯解释他人的行为,将其“人格”归类。看待自己是乐观或悲观,习惯高人一等还是低人一等?
    2. 我们的社会直觉的力量是强大的,但有时是危险的。我们的直觉影响我们某些时刻的选择,人的心灵或许是无意识的,一个由直觉所操控的。思维、记忆和态度都是同时在两个水平上运行的,一个有意识和意图,一个无意识和自动,即双重加工。我们自己的直觉时常会出错,太过于相信自己的记忆力,错误的解读自己的心理,错误估计自己的未来。大部分场景中,快捷省力的速食型判断方式足以满足需求,但一些需要准确性的特殊场景下,我们最好使用批判性思维来抑制直觉冲动。
    3. 态度塑造行为。我们对某些事情的态度会左右相关的行为,态度也同样依附于行为。
  • 社会影响:
    1. 社会影响塑造行为。我们是社会动物,会对周围环境做出反应。有时,某些社会情境具有的影响力会引发我们做出背离自己态度的举动。比如伊拉克战争爆发时,美国和以色列的群众会更倾向于战争,而世界其他国家的群众则反对战争。我们对女性美的定义取决于我们所在的文化环境等等。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个人。
    2. 性格倾向塑造行为。面对同样的情境,不同性格的人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作为社会个体,我们不仅仅是社会的产物,也同样是社会的创造者。(相互影响)
  • 社会关系:
    1. 社会行为同样也是生物性行为。人类是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的生物,遗传得到的天性是我们做出有利于繁衍的行为,我们遗传了这些使得血脉得以延续的基因。进化心理学研究的是自然选择如何影响我们的一些行为与反应。大脑、心灵和行为是如何共同作用成为一个相互协调的工作系统,这是社会认知神经科学关注的问题。
    2. 对他人的感受和做出的行为有时是积极,有时则是消极的。

二. 社会心理学与相关学科

  • 社会学:社会学家研究团体—从小团体到大团体(社会与其发展趋势);社会心理学家研究个体—个体在某个特定时间对他人的看法,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关系。比如亲密关系的研究中,社会学关系婚姻关系、离婚以及同居比例,社会心理学则关心个体如何被另一个个体吸引。

  • 人格心理学:二者都关注个体,社会心理学更多关注社会因素,人格心理学则关注个体内部功能以及个体间的差异。社会心理学关注个体间的相同点,人格心理学关注个体间的差异点。

三. 价值观与事后聪明

心理学无法解释人类存在的目的,也无法解释人类生活的意义,以及人类的最终命运。社会心理学只是我们看待自我,了解自我的其中一个视角。

如果大脑没有预先设定你将知觉到某个物体,它便会将其阻隔在你的一视之外。我们对现实的知觉会为我们的预期所左右。客观现实的确存在,但我们总是透过信念与价值观的眼镜观察它们。

每个人都难以脱离个人主观的影响,因此社会心理学的概念也会被隐含的价值观渗入。我们生活中也会有这种问题,当别人赞美国家和人民时我们称其为民族主义,当我们这样做时就叫爱国主义。一个卷入婚外情的人是追求婚姻解放还是通奸,取决于我们个人价值观。雄心勃勃的男人与盛气凌人的女人,小心谨慎的男孩子与怯生生的女孩子等。

社会心理学不是旨在事后分析,而是能够预测。当得知结果后就会觉得显而易见,比如股市震荡或大选落定,大部分评论对此并不感到意外。绝大多数的心理学实验得到结论看起来都像常识,这是因为我们提前知道了结果(事后聪明)。

将一群人分为两组,一组告知其无论交友还是坠入爱河,性格与我们不同的人更有吸引力,俗话说异性相吸;另一组则告知其性格相似的人最有吸引力,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无论哪种说法,甚至是相反的论点都会让我们觉得很有道理,比如“堕落的人不能帮助另一个堕落的人”与“堕落的人能够帮助另一个堕落的人”这种双重格言。

四. 研究方法


参考:

🔗 《社会心理学》